第一节暮春的篮板
篮球砸在金属篮架上的声响惊飞了梧桐叶,林小羽盯着弹落在脚边的篮球,鞋尖无意识地碾过橡胶地面上的裂痕。高二(3)班的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间,她又一次在男生的组队邀请里选择了独自练习——不是没人愿意带她,而是当1米62的身高站在清一色超过1米8的男生中间时,连篮筐都显得格外遥远。
“小羽,传球!“班长陈野从三分线外挥手,他是校队的首发小前锋,此刻正和几个男生打三对三。林小羽弯腰捡球时瞥见自己映在篮板上的倒影,马尾辫在风里晃成倔强的弧线,指尖触到球面的纹路时突然想起上周校队选拔的场景。刘教练盯着她的体检报告说:“控球技术不错,但女篮中锋最低要求1米75......“
第二节雨夜的战术板
训练馆的灯在晚八点准时熄灭,林小羽摸着黑收拾护腕,听见身后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。刘教练的手电筒光束扫过她沾满灰的球鞋:“跟我来。“战术室的白板上用红笔圈着“市中学生联赛“,贴满了各校球员的资料,其中市一中的王牌中锋周楠楠照片下标注着1米88。
“看过NBA吗?“刘教练突然开口,指尖敲在白板边缘,“小个子后卫怎么打高个子?不是靠跳得更高,是让对手跳得更早。“他抽出一张写满公式的纸,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跑动路线,“从明天开始,每天早训加练折返跑和变向运球,记住——禁区是巨人的战场,但三分线外永远为射手敞开。“
第三节五月的伤病
膝盖的护具在晨跑时硌破了皮肤,林小羽蹲在操场边贴创可贴,听见看台上有人吹口哨。高二(1)班的沈砚正抱着课本往下走,校服领口随意敞着,露出锁骨下方淡淡的淤青——那是上周和校队打友谊赛时被撞的。
“还在练啊?“沈砚扔来一瓶冰镇矿泉水,瓶身凝结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,“其实你可以试试打得分后卫,速度够快的话......“话没说完就被远处的集合哨打断,林小羽望着他跑向球场的背影,突然发现这个传说中要去省体校的男生,跑起步来像一阵抓不住的风。
第四节梅雨季的暂停
联赛前一周的模拟赛,校队对阵职教中心。林小羽坐在替补席最边缘,看陈野在篮下被对方中锋撞得连连后退。刘教练突然指向记分牌:“35比42,还有5分钟。“她的手心沁出冷汗,直到听见自己的名字:“小羽,换陈野下场。“
球鞋与地板的摩擦声格外清晰,林小羽接过界外球时,听见场边有人轻笑:“女篮的来凑什么热闹?“周楠楠站在三秒区边缘,居高临下地看着她。第一次运球突破时,膝盖的旧伤突然刺痛,但她记得战术板上画的弧线,记得刘教练说“要让对手以为你要突破,其实是为了分球“。当篮球划过抛物线落在空位的沈砚手中时,记分牌上的数字跳动成40比42。
终场前10秒,沈砚的传球被断,林小羽在三分线外突然加速,接队友的击地传球时几乎是贴着地面跃起。篮球空心入网的瞬间,场馆里的欢呼声像潮水般涌来,她看见刘教练在替补席握拳,看见沈砚跑过来时眼中有光,而周楠楠的身影在篮筐下显得有些模糊。
第五节盛夏的弧线
联赛决赛那天飘着细雨,体育馆的穹顶漏下几束阳光。林小羽站在球员通道,指尖抚过胸前的号码牌——11号,这个原本属于校队王牌后卫的数字,此刻绣在她新买的球衣上。沈砚突然撞了撞她的肩膀,递来一块薄荷糖:“紧张吗?听说市一中换了联防战术。“
上半场比分胶着,直到第三节末,林小羽在三分线外连续两次假动作晃起周楠楠,将球分给篮下的陈野。当她转身准备回防时,听见场边解说员说:“11号球员的跑位像在画弧线,这是属于小个子的智慧......“
终场哨响时,记分牌定格在68比65。林小羽被队友抛向空中,下落时看见沈砚站在人群边缘微笑,他的校服上沾满了汗水和雨水,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明亮。远处的刘教练正在和裁判交流,战术板上的红笔圈住了“三分线外得分占比62%“,而她知道,那些在禁区外画出的弧线,终将穿过所有质疑的目光,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下绽放成最耀眼的轨迹。